2008-03-29

凍漲 凍不住價格解凍的預期!通膨暗潮更加洶湧

台塑終於先一步調漲,台塑石化的經營上對油價的調整比中油還自由,之前大都都是接受中油的價格,實際上台塑石化只要成本控制得好一定都比中油賺。這次調價反映成本一來可以減少虧損二來將顧客全部丟給中油,這下來不知道是會讓中油漲價還是繼續苦撐。凍結物價如果有完整的計畫可以達到抵制物價上漲那就算了,如果只是不要讓民眾不爽那真的是沒用的決定!!油價長期來說似乎是永不回頭了,油價總有一天是會解凍,解決能源問題還是從其他方面著手吧!!
##CONTINUE##
鉅亨網記者江天佑‧台北
2008 / 03 / 29 星期六 18:30


油價凍漲 4個月後,台塑化終於首先發難,不顧行政院的繼續凍漲決定,讓油價恢復浮動,與中油脫鉤,後續影響還有待觀察;不過,值得慶幸的是,台塑化終於勇敢踏出油品市場自由競爭的第一步,也讓政府部門須好好思考政治凌駕專業的得失。

經濟學教科書開宗明義,把由供給、需求所決定的均衡價格稱為市場機制;供給曲線為一條正斜率的曲線,代表價格愈高時,廠商愈有意願增加供給量;而需求曲線則為一條負斜率的曲線,表示當價格愈高,消費者的購買意願愈低;當兩條曲線交叉時,就可決定出均衡價格以及均衡量。

台灣目前面臨的輸入型通膨,即是成本推動的物價膨脹 (cost push inflation),乃是因為生產成本上升,使得總合供給減少,因而引起物價膨脹;台灣經歷過兩次較為嚴重的物價膨脹,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時,消費者物價指數 (CPI)飆漲 47.5%,第二次石油危機時 CPI在1980年上漲 19%,1981年上揚 16.3%。

當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時,因台灣所需石油全數依賴進口,當國際油價上漲時,廠商生產成本提高,便將成本轉嫁在產品售價上,亦即所謂的總合供給的變動,供給曲線向左移動,在總合需求不變的情況下,加上當時貨幣供給過多,物價便向上飆高。

國際原物料、原油價格攀升,政府採取了諸多因應政策,而油、電價凍漲卻是飽受爭議;浮動油價凍漲門檻由原本 15%降為 12%,因此使得油價自去年11月開始凍漲,其中的政治考量明顯凌駕專業;經濟學家多認為扭曲市場機制、增加預期心理,同時也扭曲了資源配置,與節約能源政策背道而馳。

「反正總有一天都要解凍!這樣的預期心理更嚴重」,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指出,目前對油價調漲的預期比起石油危機還差太多,政府不應該讓預期心理更惡化,一旦預期心理形成,央行的貨幣政策著力點將更加困難。

行政院經建會顧問李高朝就痛批政府的決策不能炒短線,以全球經驗來看,價格管制是無效的,也是不公平的,凍漲愈久,對台灣的經濟傷害愈大;若拖到5、6月新政府上台才來處理,將會影響明年甚至後年的經濟成長。

行政院經建會主委何美玥引用國際機構對今年油價的預測,最樂觀的瑞銀證券預測74美元,最悲觀的高盛則預測95美元;也就是說政府預期在第 2季過後,國際原油價格就會下跌,屆時即可自動恢復浮動油價機制。

梁國源則表示,觀察國際油價,其實早從2003年第2季開始就已呈現波段性上升,且上漲的趨勢與石油危機不同,石油危機時漲的快、跌的也快,但這波漲勢卻是分為 4個階段波段性的漲勢,尤其從50美元飆到 100美元的力道最猛。

梁國源也分析國際原油飆漲的原因,包括美元貶值,使得以美元計價的原油沒有下降的空間;其次,自2003年開始,全球原油備用產能已呈現不足的現象,到 2007-2008年雖然有明顯提高,不過仍低於 250萬桶的安全下限,且多集中於地緣政治風險相對較高的OPEC國家。

再者,原油需求方面,美國的總需求量並未因經濟趨緩而減少,中國則因經濟高度成長帶動需求量大增;此外,投機資金進入商品市場也是原因之一,但仍有隱憂存在,即 ETF投入原油市場較農產品、黃金為少,即便資金撤出,油價修正幅度相對較小。

經濟部長陳瑞隆在立院質詢時也無奈表示,「油價是最複雜的,不單是經濟因素,還包括政治議題」;言下之意,似乎對行政院 4月份維持油價凍漲的決議頗不以為然,又是血淋淋政治凌駕專業的鮮明例證。

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則以不同角度來看油價問題,「就是因為市場失靈,所以才需要政府」,但價格仍應該合理反映成本;因油、電價調漲會對產業活動、一般物價造成衝擊,在不是完全市場經濟體制底下,價格變動的幅度愈小愈好,在穩定的趨勢下,大宗物資即使上漲,相對承受的壓力會比較輕。

撇開凍漲所造成對經濟的影響,產、官、學界都一致表示,凍漲有公平性的問題;用預算赤字補貼中油虧損,等於全民替用油、用電大戶買單,嘉惠 M型社會右邊的族群,補貼政策應該是用在大眾捷運系統,才是真正落實照顧 M型左邊的弱勢族群,也才能避免資源浪費,節約能源才不致淪為口號。

台灣的貿易依存度甚高,國際原油及重要原物料持續攀升,勢必受到輸入性通膨壓力,但凍漲還可以壓多久?此外, CPI上漲的部份因素也是受到躉售物價指數(WPI)遞延效果的影響,而今年1-2月WPI漲幅達 9.24%,其中石油、天然氣及煤製品、基本金屬、化學材料、農產品等項目合計,對 WPI上漲率即拉抬了7.3%;凍漲真的壓得住通膨嗎?